【这些年,我们创造的奇迹①】黄河“地上悬河”历史正在被改写******
【这些年,我们创造的奇迹①】
黄河“地上悬河”历史正在被改写
21年调水调沙使下游主河槽下切3.1米
开栏的话
这片厚积五千年文明的丰饶大地,在新时代春风劲拂下,在14亿人勤勉孜矻耕耘下,会生长出怎样的风景?
你瞧,一帧帧绮丽的画卷正在作答:那是“大国重器”、世纪工程的惊天突破;那是荒漠披绿、珍禽重生的生态华章;那是尖端科技、自主创新的民生福祉……每一项,都堪称踵事增华的“中国奇迹”;每一桩,都见证着这个时代的磅礴伟力!
根之茂者其实遂,膏之沃者其光晔。从这些蔚为大观的奇迹之中,我们看到的,是一个百年大党的宏图大志,是全体华夏儿女的蹈厉奋发。为传递这腔震天撼地的力量,光明日报从即日起开设专栏《这些年,我们创造的奇迹》。
让我们记载奇迹、颂扬奇迹、同心协力创造更多新奇迹!
光明日报北京12月28日电(记者马姗姗、谢文、邢宇皓)记者从水利部获悉,最新数据表明:调水调沙实施21年来,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已达3.1米。也就是说,随着调水调沙持续实施,黄河“地上悬河”的历史正在被改写!
黄河流经黄土高原。黄土高原土层深厚,土质疏松,地形破碎,夏秋暴雨集中,因而,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。“黄河斗水,泥居其七”,泥沙淤积使下游河床不断抬升。为了束缚河道,人们只好不断加高堤防,黄河成为“地上悬河”,两岸人民头顶犹如放置了一个硕大的水盆。
解决黄河淤积,是中华民族千年夙愿,也是世界级难题。新中国成立后,水利专家们殚精竭虑孜矻探索,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找到了妙方——修建系列大型水库进行调水调沙。“调水调沙,就是通过‘人造洪水’,形成连续的泄流冲力,把淤积在河道及水库中的泥沙尽可能多地送入大海。”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局方案技术处处长任伟说,“科学家经过大量分析研究和300多场实体模型实验,证实了这项技术的可行性。而成功的关键,是2001年年底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。”
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干流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,控制着黄河流域91%的径流和几乎全部泥沙。2002年,小浪底水库启动首次调水调沙试验,其后,逐渐形成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——先是小浪底水库泄放蓄水,冲刷下游河道、腾出库容;然后,万家寨、三门峡等水库依次泄水,接力冲刷小浪底库区泥沙……
“当河道中的挟沙水流与库区清水相遇,由于前者的密度更大,挟沙水流会潜入清水底部继续向前流动,形成‘异重流’,最后从坝底排沙出库。”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研究室主任李圣山解释。仅2022年,采用多水库联合调度模式,黄河在汛前和汛期就实现了两次调水调沙,小浪底水库共排沙1.566亿吨,输沙入海0.714亿吨。目前,黄河上中游正在加快古贤、黑山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期工作,以持续提升水沙调控整体合力。
21年来,调水调沙使黄河下游河道主槽不断刷深,河道主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每秒1800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每秒5000立方米左右。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。水畅其流、排沙入海,彻底让‘河淤堤高,人沙赛跑’的千年险局成为过去!”李圣山的话里透着自豪。
据悉:因为解决了旷世难题,“黄河调水调沙理论与实践”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,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因此获国际水利行业最具影响力的“李光耀水源荣誉大奖”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12月29日 01版)
陕西安康:为群众发放“爱心药”******
【抗疫中,我们众志成城㊺】
光明日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昊
“您好,这是政府发的药,小白袋是发烧的时候吃一颗,黄袋子是全身疼时才吃一颗,千万不能吃错了,有啥问题先给我打电话再吃……”1月6日,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叶坪镇卫生院妇幼专干张荣新、镇民政所干部雷天坤挨家挨户一边发放免费药品,一边再三叮嘱。
不仅仅是叶坪镇,为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用药需求,汉滨区多方筹措,在紧急采购132万元感冒退烧类药品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的同时,通过民政、慈善等部门采购和干部职工捐赠,组织了价值48万元的退烧、止咳、抗病毒、抗菌类等26种药品,下发到辖区37个镇卫生院,专门用于五保老人、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免费供药。
“我们按照分批发放、逐步到位的原则,要求卫生院和村医务室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特殊人群对症开处方、免费供药。”安康市汉滨区卫生健康局局长胡登基说。此外,安康市各药企也纷纷参与医药物资保障工作,为群众发放“爱心药”。
“每人可在门店免费领取6粒布洛芬和一袋维C银翘片,60岁以上的老人,优先发放。”1月6日,在位于安康城区党校路南苑国际小区楼下的朋成大药房内,药剂师庞贞珍一边招呼着进门的群众,一边熟练地发放着药品。
“我们最近在厂家蹲点采购了一批药,计划将100万余粒布洛芬片和10万袋维C银翘片,免费在13家连锁门店进行发放,以解群众的燃眉之急。”安康市朋成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朋成说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10日 04版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